46 建筑砂漿如何應用外加劑?

作者:馬清浩

一、外加劑選擇

砂漿品種很多,應用較多的是砌筑、粉刷砂漿。《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398)中規定“水泥混合砂漿中摻入有機塑化劑時,無機摻合料的用量最多可減少一半”。石灰膏全部替代后,砌筑砂漿將成為摻有機塑化劑的水泥砂漿,僅使用微沫劑,一般會影響砂漿與砌塊之間的粘結,同時也影響砂漿強度增長,砌體抗壓強度有所降低。

在《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398)中規定“當砌筑砌體時,在水泥砂漿中摻用有機塑化劑時,應考慮降低砌體強度10的不利影響”。上海等地明確規定不許用微沫劑全部取代石灰膏。應選擇有減水、引氣、保水等多功能的砂漿外加劑,生產廠家需提供砌體結構試驗報告。新型砂漿外加劑有減水、引氣、保水等功能,能滿足需要。因為各生產廠的配方及用量不盡相同,使用前先根據使用說明進行試驗,特別是保水性、強度等指標,達到要求后才能大量使用。

二、施工技術

砂漿組成材料有水泥、砂、摻合料、外加劑、水等。外加劑的種類比較多,使用方法應根據情況調整。

(一)塑化劑

塑化劑的摻加量比較小,干粉宜直接和其他砂漿材料干法混合。液體或膏狀塑化劑需先配成5%~10%濃度的溶液再加入。

(二)聚合物

聚合物有聚合物干粉和聚合物乳液兩種,干粉宜直接和其他砂漿材料干法混合,乳液可以與水一起加入。

(三)保水劑

很多保水劑是纖維素醚,在溶解時要注意纖維素醚(CE)具有獨特的溶解特性,當升溫到某一特定溫度后就不能溶于水,而低于這一溫度其溶解性會隨溫度降低而增長。纖維素醚可溶于冷水(某些情況下是特定的有機溶劑),其溶解過程是溶脹和水化。其濃度一般受限于生產設備所能控制的黏度,也根據使用者要求的黏度和化學品種而異。低黏度纖維素醚的溶液濃度一般為10%~15%,高黏度纖維素醚一般限制為2%~3%。不同類型的CE(如粉狀或表面處理的粉狀或顆粒狀)會影響到配制溶液的方法。對未經表面處理的纖維素醚,可在冷水中使用高速攪拌機來分散。然而,如果未經處理的粉末直接加入冷水而又不充分攪拌,會形成大量的結塊。為使纖維素醚顆粒在溶解前分散充分,通常使用以下兩種分散方法:

)干混分散法:在加水前,將其他粉料與纖維素醚粉混合均勻,使纖維素醚顆粒被分散開。最小混合比例為:其他粉料纖維素醚粉3~7∶1

)熱水分散法:先將1/5~1/3的所需水量加熱到90以上,加入CE,然后攪拌至所有顆粒全部分散潤濕,再把剩余的水量以冷水的方式加入,降低溶液的溫度,一旦達到纖維素醚的溶解溫度,則粉末開始水化,黏度增加;也可將全部水量加熱,再加入纖維素醚邊攪拌邊冷卻至水化完全。為獲得理想的黏度,MC溶液應冷卻至0~5℃,而HPMC僅需要冷卻到20~25℃或以下。由于完全水化需要充分的冷卻,HPMC溶液通常用于不能使用冷水的地方。據資料介紹,在較低溫度下達到同樣的黏度,HPMCMC的溫度降低要少。值得注意的是,熱水分散法只是使纖維素醚顆粒在較高溫度下分散均勻,但此時并未形成溶液,要得到一定黏度的溶液,必須再冷卻。

為獲得最佳效果和使水化完全,對表面處理的纖維素醚應先在中性條件下充分攪拌幾分鐘后,邊攪拌邊調節pH值至8.5~9.0,直至達到最大黏度(通常需10~30min)。一旦pH值轉變為堿性(pH8.5~9.0),表面處理的纖維素醚即可完全而迅速地溶解,且溶液可在pH3~11下穩定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調節高濃度漿料的pH值會導致黏度過高,pH值的調節應在漿料稀釋到所需濃度后進行。

纖維素種類多,分子量范圍大,黏度各異,尋求合適的纖維素品種和選擇最佳的黏度指標十分重要。應選擇冷水溶解性好、溶解速度較快的纖維素。

三、質量控制

根據不同砂漿種類和要求選擇水泥、砂、粉煤灰等材料,調整配合比使建筑砂漿的質量滿足流動性、分層度、保水率、強度、收縮等指標要求,砌筑及抹灰砂漿砂漿的稠度一般為80~110mm,分層度小于20mm,凝結時間不超過8砂漿外加劑摻量小,常需多種組分一起使用,宜復合使用砂漿外加劑,以減少計量誤差和誤摻。


服務熱線:
010-69648067
聯系地址:北京市懷柔區東亞華新灣A區73號樓104  郵編:101400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辽阳县| 柯坪县| 东源县| 克山县| 三门县| 龙山县| 当雄县| 松江区| 罗田县| 南川市| 绥阳县| 玛沁县| 镇原县| 轮台县| 静海县| 富锦市| 康平县| 甘南县| 印江| 金坛市| 长汀县| 新乡市| 宁都县| 漳浦县| 塔河县| 和平区| 寻甸| 云龙县| 惠东县| 泰兴市| 鹿泉市| 平南县| 松阳县| 元阳县| 肥城市| 永吉县| 平利县| 黔江区| 海林市|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