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減水劑是如何發展的?

作者:馬清浩

減水劑的發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最初的減水劑均用于混凝土中,干粉砂漿中采用的減水劑均為混凝土減水劑。

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已經相繼在公路、隧道、地下工程中開始使用減水劑。這個階段使用的減水劑主要包括松香酸鈉、木質素磺酸鈉及硬脂酸皂等有機物。這個時期隨著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普通減水劑得到了廣泛應用和較快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是高效減水劑的合成與應用階段,即萘系、三聚氰胺系高效減水劑得到了較大的發展。1962年以β-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為主要成分的高效減水劑由日本花王石堿公司的服部健一博士研制成功,1964年以三聚氰胺磺酸鹽甲醛縮合物為主要成分的高效減水劑在原聯邦德國研制成功。這個時期產品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磺化得來,減水率較高,但是保持混凝土流動性的效果較差,一些技術的不穩定性與生產技術上的不成熟性,使混凝土高效減水劑的性能和質量不穩定。

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美國在1990年對高性能混凝土(HPC) 概念的正式提出,改性木質素磺酸系、萘系復合、氨基磺酸系以及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得到了迅速的開發與應用。

隨著制備萘系高效減水劑的原材料日益缺乏與價格上漲,急需開發出非萘系高效減水劑。而隨著高性能混凝土對高效減水劑的減水性能、分散性能以及坍落度保持性能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氨基磺酸系、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的研究制備更加重視。

日本是研制與應用高效減水劑最成功的國家之一。目前,日本高效減水劑的應用變化情況是氨基磺酸系、聚羧酸系減水劑的數量在增加,萘系、三聚氰胺系的數量在減少,而且聚羧酸系的應用最大。


服務熱線:
010-69648067
聯系地址:北京市懷柔區東亞華新灣A區73號樓104  郵編:101400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抚松县| 通海县| 太原市| 隆安县| 华阴市| 阿克苏市| 磴口县| 象山县| 新津县| 慈溪市| 丰台区| 沁水县| 探索| 富源县| 云林县| 余庆县| 石阡县| 沂源县| 勃利县| 石楼县| 山丹县| 云阳县| 伊川县| 连城县| 体育| 子洲县| 京山县| 漳平市| 侯马市| 临洮县| 开江县| 永康市| 海淀区| 横峰县| 万荣县| 田东县| 孙吴县| 太康县| 南宫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