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混凝土冬季施工注意事項有哪些?作者:馬清浩 在華北地區,冬季氣溫都在-5℃以下,雖然商品混凝土公司對冬季生產十分重視,嚴格按質量體系及相關規范要求組織生產混凝土,但混凝土在交付及使用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比較多,特別是冬季寒冷多風、溫度低、晝夜溫差大,若施工、養護過程不采取有效措施,均有可能造成質量問題。我們圍繞商品混凝土冬期澆筑施工、養護等過程,在進入冬季施工時作為技術交底與相關方溝通,以便更好的對混凝土施工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一、冬施條件 我國行業標準JGJ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規定,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穩定低于5℃,即滿足冬季施工條件。 二、施工前的充分準備 (1)提前1~2d通知,給混凝土公司預留備料的時間,并詳細準確提供施工部位、強度等級、計劃用量、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有無特殊要求等,以便安排混凝土生產計劃。 (2)對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應適當提高混凝土設計等級。 (3)澆筑前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特別是新老混凝土交接處(如梁柱交接處)的冰雪及垃圾。 (4)澆筑前,須準備好混凝土覆蓋用保溫材料,如塑料薄膜、彩條布和草簾等,做好相應的防凍保暖措施。搞好擋風外封閉,以提高保溫效果。 (5)澆筑前,檢查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及其保護層厚度,預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確認無誤。清除冰霜和污垢,但不得用水沖洗。 (6)不得在凍土層上進行混凝土澆筑。澆筑前,必須設法升溫使凍土消融。 (7)混凝土接茬時,應預熱舊茬,澆筑后加強保溫,防止接茬受凍。 (8)特別強調:嚴禁私自往混凝土內加水!如果送到時混凝土的坍落度過小,可在混凝土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適量添加隨車帶的高效減水劑,攪拌均勻后仍可繼續使用。如果送到時混凝土的坍落度過大導致不能使用,施工單位可做退貨處理。 三、澆筑順序合理 (1)冬施期泵車潤管水不得放入模板內,潤管用過的砂漿也不得放入模板內,更不準集中澆筑在構件結構內。 (2)澆筑墻、柱等較高構件時,一次澆筑高度以混凝土不離析為準,一般每層不超過500mm,搗平后再澆筑上層,澆筑時要注意振搗到位,使混凝土充滿端頭角落。 (3)當樓板、梁、墻、柱一起澆筑時,先澆筑墻、柱,混凝土沉實后,再澆筑梁和樓板。 (4)澆筑時要防止鋼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動和變形。 (5)分層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使上下層混凝土一體化。 (6)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速度,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 (7)澆筑后,對混凝土結構易凍部位,必須加強保溫以防凍害。 四、試塊制作 (1)首先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石子粒徑≤25mm,應用尺寸為100mm的立方體試件; ②混凝土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搗棒人工搗實; ③用人工插搗制作試件,應注意混凝土應分兩層裝入模內,每層的裝料厚度大致相等;插搗應按螺旋方向從邊緣向中心均勻進行。在插搗底層混凝土時,搗棒應達到試模底部;插搗上層時,搗棒應貫穿上層后插入下層20~30mm;插搗時搗棒應保持垂直,不得傾斜。然后應用抹刀沿試模內壁插拔數次;每層插搗次數在100cm2截面積內不得少于12次;插搗擠出多余砂漿,最后上層石子要填滿到試模上口,然后輕輕敲擊試模四周,至表面出漿抹平。 (2)混凝土試樣的采用及坍落度試驗應在混凝土運到施工地點開始20min內完成。 (3)試塊制作時要注意入模插搗方式,并在40min內完成。 (4)留置混凝土檢測試樣應隨機從同一運輸車中1/4~3/4之間抽取。取樣前應高速攪拌1~2min,讓筒內的混凝土攪拌均勻后再開始卸料。 (5)提取的試樣應先在稍濕潤的平鋪鋼板上拌均勻后,再進行坍落度試驗及試樣制作。 (6)澆筑時,工地質檢員檢測坍落度和制作試塊,每個試樣量應滿足混凝土檢驗項所需量的1.5倍,且不少于0.02m3。 (7)成型后料要高出試模3~5mm,待2~3h后抹壓表面平整,保證試件尺寸。 (8)冬季制作的試塊應及時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蓋保濕保溫以防試塊受凍,避免造成強度誤差。標準養護試樣應在溫度為(20±5)℃的環境中靜置一至二晝夜,然后編號拆模。 (9)拆模后應立即放入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95%的標養室;或在溫度為(20±2)℃的不流動的Ca(OH)2飽和溶液中養護。同條件養護的試樣應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規定的有關要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 (10)注意養護水的溫度,必要時采取加溫加熱措施以保證足夠水溫。 五、混凝土的澆筑 (1)為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防止溫度發生變化影響質量,混凝土運至施工單位澆筑地點后應盡快澆筑,宜在1.5h內卸料;采用翻斗車運輸時,宜在1h內卸料;澆筑時,工地質檢員應經常測量混凝土入模溫度,確保澆筑質量。 (2)在澆筑過程中,施工單位應隨時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勻性和稠度變化。當澆筑現場發現混凝土坍落度與要求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與生產部門聯系,以便及時進行調整。 (3)進入澆筑現場的混凝土嚴禁隨意加水,更應杜絕邊加水邊泵送澆筑的行為發生。 (4)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并保證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 六、適時合理的抹壓 (1)冬期混凝土初凝時間一般為8~10h,終凝為12~14h。因此應適當把握好抹面時機,并在初凝前(用手輕按表面可留下指痕)進行二次抹面,可以減少表面裂縫。混凝土墻、柱等邊模的拆模時間應適當延長,以避免表面發生脫皮等影響外觀質量問題。 (2)混凝土初凝前用刮尺趕平,用木抹子第一次抹面,初凝后到終凝前用鐵抹子碾壓表面數遍,將表面不均勻、不規則裂縫閉合,最后木抹子第二次抹面,閉合收水裂縫,隨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覆蓋塑料薄膜,使混凝土內蒸發的游離水積在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溫養護,在薄膜上再蓋草簾子。 七、混凝土的養護 (1) 澆筑并進行相關施工工藝處理后,須及時覆蓋塑料薄膜并加蓋草簾養護,以保證混凝土初凝前不受凍,保溫材料不宜直接覆蓋在剛澆筑完畢的混凝土層上,可先覆蓋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麻袋等保溫材料。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根據施工部位及氣溫情況,一般可參照如下數據覆蓋:氣溫在0~5℃時蓋一層草簾和一層塑料薄膜;氣溫在-10~0℃時蓋三層草簾和一層塑料薄膜;低于-10℃時蓋四層草簾和一層塑料薄膜;低于-15℃時應采用加溫和其他材料(如巖棉、苯板等)進行保溫,其保溫層厚度,材質應根據計算確定。 (2)養護初期,派專人負責測溫并詳細記錄整個養護期的溫度變化,每晝夜最少四次測量混凝土和環境溫度,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補救。 (3)采用的保溫材料(草袋、麻袋),應保持干燥。 (4)在模板外部保溫時,除基礎可隨澆筑隨保溫外,其他結構須在設置保溫材料后方可澆筑混凝土。鋼模表面可先掛草簾、麻袋等保溫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澆筑混凝土。 (5)拆模后的混凝土也應及時覆蓋保溫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溫度的驟降而產生裂縫。 (6)混凝土終凝后應立即進行覆蓋保溫養護,按國家標準要求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若早期養護不到位,其28d強度將受很大影響。 八、模板牢固,適時加荷、拆模 (1)為防止混凝土不均勻沉降或受震動而產生裂縫,模板支撐必須牢固。 (2)未冷卻的混凝土有較高的脆性,所以結構在冷卻前不得遭受沖擊或動力荷載的作用。 (3)在混凝土未達到1.2MPa前,不準在幼齡混凝土上面踩踏、支模和加荷。 (4)拆模時混凝土必須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過早拆模、承重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撕裂、產生裂縫等質量問題。 (5)混凝土拆模時要注意拆模時間及順序,特別對于梁、墻板等結構應適當延長拆模時間,拆模后應繼續進行養護。 (6)模板和保溫層,應在混凝土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當混凝土與外界溫差大于20℃時,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臨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 (7)不要過早在樓板上進行施工作業或堆放重物,以減少或避免結構產生收縮變形裂縫。 (8)根據自然養護的試塊強度決定拆模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