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組成與性能是什么?作者:馬清浩 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斷面由面層、基層、墊層和路基構成。其中的面層是由水泥、水、粗集料、細集料,以及礦物外加劑和少量的化學外加劑拌合而成的混凝土混合料,經澆筑或碾壓成型,通過水泥的水化、硬化,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混凝土板構成。面層混凝土板的厚度一般為18~25cm,主要有素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兩種。 與瀝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強度高、剛度大、板體性能好,所以稱為“剛性路面”。水泥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為(2.5~4.0)×104MPa,路面混凝土的抗彎拉強度達4.0~5.5MPa,抗壓強度達30~40MPa。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和擴散荷載的能力,適合于重載、交通量大的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穩定性和溫度穩定性均優于瀝青混凝土,其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瀝青混凝土路面一般使用年限為5年,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達到20~40年,特別在水侵蝕環境中能保持良好的通行能力,適用于氣候條件差或路基軟弱的地區。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時的維修保養量比較小,雖然初期投資較瀝青混凝土路面高,但使用壽命長,考慮長年使用期的維修費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經濟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水泥混凝土路面呈脆性,剛度大,變形性能差,不能吸收由于溫度等因素引起的變形,所以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在橫向、縱向設置伸縮縫和施工縫,影響路面的連續性和平整性,且剛性的路面吸收震動和噪聲的能力低,影響行車舒適性;同時水泥混凝土路面對超載比較敏感,一旦外荷載超過設計的極限強度,混凝土板便會出現斷裂,其修補工作也較瀝青混凝土路面困難。從施工性能來看,水泥混凝土需要較長時間的養護,除碾壓混凝土外,不能立即開放交通,一般鋪筑后要經過14~21d才能使用。 為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變形性能和抗凍性,目前采用較多的方法是加入引氣劑,使混凝土中微小的、獨立的、封閉孔隙含量大約達到4%~6%,可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脆性。此外,各國在路面混凝土中大多摻入粉煤灰,摻量為膠結材料的20%~40%,優質的粉煤灰是球形的微粒,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用水量,使混凝土干燥收縮小,并可降低早期水化熱,減少溫度裂縫,有抑制堿-集料反應的效果,可改善路面混凝土的不透水性和化學穩定性。雖然摻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可能降低,但由于其火山灰反應使其長期強度可增加。所以,粉煤灰是一種理想的路面混凝土礦物外加劑。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性能。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能否抵抗水壓力、溫度變化以及各種侵蝕性介質的作用,保持其強度和表面完好性等均屬于耐久性的范圍。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損的主要因素有水的滲透、凍融循環造成的表面剝落、收縮開裂、堿集料反應引起的裂縫以及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生銹造成的表面剝落、開裂等破壞形式。而混凝土本身的密實程度、孔結構是影響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是一種多孔、多相、非均質復合材料,內部存在著許多連通孔隙、微裂縫等結構缺陷,這種缺陷數量越多,水分和各種侵蝕性介質越容易滲透到內部,將對水泥凝膠體造成溶蝕及其他化學侵蝕。同時,對抗凍性也不利。因此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密實程度是提高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