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建筑物龜裂應怎辦?作者:馬清浩 (1)龜裂發生的原因:混凝土建筑物之所以會發生龜裂,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本身有干縮、潛變之特性以及受氣候、外力等因素影響。 (2)干縮及潛變:混凝土在進行干燥硬化時,因水分的蒸發流失會有收縮的現象,稱之為混凝土干縮。當混凝土持續承受一定載重時,混凝土會隨時間持續變形,稱之為混凝土潛變。 (3)氣候影響:混凝土遇熱則脹,遇冷則縮,這種體積變化容易產生混凝土之龜裂。另空氣中含有水分、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物質,會侵蝕混凝土表面,造成混凝土劣化,助長混凝土龜裂。 (4)外力因素:外力造成的龜裂是指施工中載重及完工后建筑物使用不當,或受風力、地震、基礎不均勻沉陷等外在因素所引起的。這些龜裂容易損及建筑物的結構安全。 (5)龜裂對建筑物的影響:龜裂可分為非結構性與結構性兩種,非結構性龜裂發生在非結構體上,結構性龜裂則發生在結構體上。非結構性的龜裂發生在磚墻、小于15cm厚混凝土墻、結構體表面粉刷層等上,最常見發生位置是在粉刷面、門窗開口角隅及梁、磚墻接觸面上。上述墻及粉刷層并非結構體,不致影響結構安全。至于結構性龜裂則會發生在梁、柱、樓板等結構體上,若發生在結構體龜裂寬度(非其表面之粉刷層龜裂寬度)超過0.3cm而未及時處理,將會發生結構強度的降低,使用年限縮短,甚至崩塌。何以以龜裂寬度超過0.3cm為一分界點?是因為超過此一寬度容易讓大氣中水分、濕氣及有害物質滲入混凝土內,促成混凝土內鋼筋銹蝕。 (6)龜裂的修補方式: ①非結構體性的龜裂:一般只要重新批土粉刷即可。 ②結構體性的龜裂:龜裂發生在結構體上,除應先排除龜裂發生原因(如不當使用等) 外,可依龜裂的寬度、長度、深度的損害程度及結構體的重要性分別依需要以注入、封鋼板、擴大斷面等補強方式處理。上述只是一般性的處理原則,如果龜裂的寬度超過0.3cm,可能會引起結構安全問題時,就必須請專業技師以專業知識處理較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