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如何應用?作者:馬清浩 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粉煤灰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不將其利用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搞好粉煤灰的綜合利用,對減少工業廢渣對環境的污染,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及節約能源和自然資源等,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粉煤灰作為混凝土的摻合料,意義尤為重大,這不僅因為該項用途能大量利用粉煤灰,而且摻有粉煤灰的混凝土具有一系列的優點。如,可使混凝土后期強度高,干縮性小,和易性好,水化熱低,抑制堿集料膨脹,抗硫酸鹽腐蝕性能好等優點。 為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我們在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建設部推廣的“十大科技成果”,近幾年來重點對粉煤灰混凝土進行試配研究,在初步應用成功的基礎上,又開始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原材料的選用 (一)水泥、砂、石 根據混凝土不同強度等級選用32.5R,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細集料選用泉州金雞砂,細度模數為2.68~2.69,含泥量小于3.0%;粗集料選用人工破碎碎石5~31.5mm。 (二)外加劑 根據不同的混凝土工程要求,選擇早強減水劑、緩凝減水劑其品質符合GB8076—1997標準。 (三)粉煤灰 選用福州華能電廠的Ⅱ級粉煤灰,其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符合要求。 二、粉煤灰摻用方法及實踐效果 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是以基準混凝土配合比為基準,按等稠度,等強度等級原則,經過室內幾十組系統復演性試驗提出了單摻(摻粉煤灰),雙摻(摻粉煤灰、減水劑),三摻(摻粉煤灰、減水劑、膨脹劑),根據不同混凝土工程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摻用方法。 (一)粉煤灰在普通混凝土中的應用及效果 應用單一粉煤灰配制的混凝土即稱為單摻,單摻混凝土它的早期強度會有所降低,這主要是因為粉煤灰的二次水化反應一般在混凝土澆筑14d以后才開始進行的,但它的后期強度發展正常,仍然可以達到設計要求。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粉煤灰,采用對水泥等量取代或超量系數試配方法。表1是基準混凝土和單摻混凝土的效果試驗。 從以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對C20的混凝土,部分的粉煤灰取代水泥量(粉煤灰摻量為18%),而水膠比較基準混凝土小,這對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密實度及減少收縮都是有利的;其早期的強度比基準混凝土略低;后期強度有明顯的優勢提高。在常規施工中,其效果是比較好的。 三、粉煤灰在雙摻混凝土中的應用及效果 為適應當前工程工期較緊的需要,尤其是對一些重要的結構構件及制約工期的關鍵部位,實現混凝土早強是很有必要的。經過一系列的試配及工程試點,我們發現在摻有粉煤灰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早強減水劑,不僅能增加其早期強度,也足以彌補摻入粉煤灰而混凝土的前期強度不足,還可再節省一定量的水泥。這是因為減水劑在粉煤灰混凝土中起了兩種作用,一是可以減少混凝土拌合水的用量,減少水灰比,提高混凝土中水泥的濃度;二是以減水劑為主的化學外加劑能使水泥中硅酸鈣水化所產生的Ca(OH)2增多,有利于粉煤灰與Ca(OH)2的二次水化反應,從而激發了粉煤灰的活性,加速提高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強度。且其強度及和易性等主要性能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2是單摻、雙摻混凝土效果試驗。 從表2的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單摻粉煤灰混凝土與雙摻粉煤灰混凝土相比,雙摻粉煤灰其早期強度在減少水泥用量的情況下還有明顯的提高,與不摻入早強減水劑的粉煤灰混凝土相比,C45的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減少水泥用量41kg/m3(與單摻比),7d的抗壓強度比為108%。由于雙摻混凝土能有效發揮粉煤灰的活性、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更適宜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四、粉煤灰在三摻混凝土中的應用及效果 三摻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摻用粉煤灰和減水劑時,再加入膨脹劑。膨脹劑作為外加劑摻入普通混凝土中(摻量10%~12%)能使硬化的混凝土產生適度微膨脹來補償混凝土的收縮,在有約束的條件下,在混凝土中建立0.2~0.MPa的應力,這一應力大致能抵消混凝土中產生的收縮應力,從而使混凝土不開裂或少開裂;同時,膨脹劑水化后產生的鈣礬石能不斷填充混凝土孔隙,改善混凝土的孔細結構,增加混凝土的密實性,膨脹劑的加入還能減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但會使拌合物的坍落度損失增大。因此,在混凝土中摻用粉煤灰、減水劑、膨脹劑,由于這三種材料的互相作用,在一定的配合比條件下,顯著減少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大大降低了混凝土中連通的毛細孔的含量;膨脹劑水化產生的鈣礬石和粉煤灰二次水化產物,使混凝土的密實性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減水劑的摻入,提高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提高了混凝土早期的強度,彌補了加入粉煤灰而使混凝早期強度下降的不足。以上幾種材料的相互作用,保障了混凝土的強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與構筑物的抗裂性能。表3是雙摻混凝土、三摻混凝土效果試驗。 從表3的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三摻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滲效果比雙摻的混凝土好,但從經濟效益方面不如雙摻混凝土明顯,因為膨脹劑的價格較高,且摻量比較大,一般在水泥用量的10%~14%。 |